正常情况下,每分钟心跳次数在60~100次,若每分钟小于50次,被判断为心动过缓。导致
心动过缓的原因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,前者常见于老年人和运动者;后者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、心房颤动、心肌缺血和感染以及低体温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药物等。并不是所有的心跳慢都必须就医治疗,那心跳慢到什么程度需看医生呢。
心跳慢到什么程度需看医生?
1、无症状者
每分钟心跳不小于50下,没有任何症状就无需特殊处理。排除药物因素所引起的心跳慢,若怀疑是心动过缓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做影像学和心电图检查,必要时还需做动态心电图检查来评估。
2、有症状者
每分钟心跳小于50下,同时伴有头痛头晕,胸口闷痛,全身无力,脾气暴躁,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应及早寻求医生帮助。听从医生建议服用能提高心跳速度的药物;发生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,同时伴有窦性停搏和晕厥,这种情况下应及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。
哪些情况下会导致心动过缓?
1、甲状腺疾病
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窦性心律不齐,甚至引发甲亢性心脏病;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样也会影响血管功能,提高患心力衰竭、心脏病以及脑卒中几率。因此应定期去医院做复查,目前情况下还需服用能调节心率的药物。
2、糖尿病
研究表明,心跳速度越快,患有糖尿病的风险就越高。反过来,持续性高血糖可影响心跳速度。因此应合理安排饮食,多吃五谷杂粮,少吃或不吃精细食物;保持适度运动,积极减轻压力来稳定血糖。
3、心力衰竭
心力衰竭的常见表现有心慌心悸、心跳速度太快和心律不齐,没有及时处理可威胁生命。所以心力衰竭患者必须控制好心率,若安静时心跳每分钟大于70次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。
4、压力太大
背负着巨大压力可增加安静状态下心跳速度,甚至引起心动过速。因此应保持平和心态,稳定好情绪,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应该稳定情绪,以免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。
温馨提示: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动过缓无需治疗,只要及时去除原因就行;病理因素引起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。与此同时,应少喝浓茶和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,必须戒烟戒酒,保持规律作息,不能做剧烈运动,同时注意劳逸结合,定期去医院做复查。
您想要了解的是...